技术分享
影视相关
摄影摄像
编剧相关
学习笔记
表演相关
人物故事
纪录片
播音主持
话剧相关
舞蹈相关
戏剧相关
设计相关
编导相关
美术相关
剪辑相关
音乐相关
短视频
知行合一
角色与自我的对立与统一
上级 项目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password
子级 项目
tags
category
在表演课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体验角色”,“融入角色”等,理论上来说,所谓的“体验”,“融入”就是角色与自我的统一结合,这一点书面的理论每一个学习专业的人都明白,但是由于演员本身的素质都不会与角色完全一致,所以演员本身如何才能与角色更加接近,如何能更加形象贴切的把握角色,还需要在实践中找到自身与角色的统一。
我们经常在表演中涉及到“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角色”。想要在表演当中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得在角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统一。那么就如何在表演当中更加贴近角色,把握好角色,是一个演员必须要理解和把握的首要任务。

一、演员的二次创作
通常我们拿到剧本之后都会通读,了解剧本里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人物性格和与剧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剧本和人物有一个最初的了解。但这只是剧本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内容和我们所理解到的东西。但不是你饰演的所有角色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和与自己相同的特点,特别是一些主要因素例如你们所生活的年代,地域的区分,以及年龄的不同,那就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来把自己和角色尽可能的结合,改变自己来融入角色。使自己和角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创造出通过自己二度创作后与角色本身综合出的一个新的个体,展现给观众,这就是角色与自我的统一。解决对立,做到统一需要以下几点:
1、阅历,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来得到
很多地方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我们只有通过多观察,甚至是体验,把自己的生活与之融合在一起,真正去生活中了解、揣摩、观察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才有可能把自己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演员最重要的是感受,用我们的方式去感受角色,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让自己和角色更贴近。一方面,从对剧本的研究分析了解人物,同时又要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角色。
2、角色的理解与自我的融合,通过后期的研究分析和对角色的理解来完成
我们每个人在接到一个剧本的时候,一般都会让做一些案头分析,即便是在影视剧的拍摄当中,当你接到你个角色的时候,你必须要对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刻画出你所理解的一个人物形象,你在表演当中才会游刃有余,没有后顾之忧,如果你连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都没有弄清楚的话,你在舞台面前也是表达不出来的,或者说是展现出错误的东西,即便是一个小的角色,因为我们知道再小的角色也有他存在的意义,也是需要人物刻画的,也是需要我们去加以诠释的,再小的角色也有他的人物性格。所以后期的分析和理解是相当重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有你把这个角色分析的够透彻,你才能比较完整的把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来。每一个人对每一个角色的理解和见解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通过你分析理解之后展现出来的角色,就是你特有的性格化再现。
.gif?table=block&id=5c6593f6-b241-48ad-97eb-ab2507b5cee0&t=5c6593f6-b241-48ad-97eb-ab2507b5cee0&width=192&cache=v2)
二、在舞台上或者镜头前的展现,即实践
当我们站在舞台上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怎么样体现出角色的人物性格和特点,如何把握好节奏,到底是演自己还是演别人,这就必须让演员必须掌握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因为两者既是对立有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演员在舞台和镜头前展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双重人格,即自身和角色之间的结合体,还需要演员真正的相信自己和角色是融为一体的,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自我与角色的矛盾之统一。
1、演员的双重人格
每一个演员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把自己融入角色,找到自己和角色的相同点,把握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寻找一个突破口,这样才能把握角色,这就需要演员有双重人格,其实每一个演员,每一个人都有双重人格,就是如何运用,如何把握。演员的双重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一生不可能只演一个角色,我们的双重人格需要根据角色的需要或者安排来不断变化,每一个剧本角色对演员自身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演员不仅仅要有双重人格,还需要有随时变换,把自己很快的从一个角色中脱离出来,并且融入到另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这样一种技能,才能在表演中发挥的游刃有余,找到自己与角色的矛盾点,做到角色与自我的对立之统一。
2、演员自我暗示和自我相信
在我们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展现我们所饰演的角色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忘却自己,让自己成为“另一个人”,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在表演之中必须要提到的一点:“相信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这一术语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提出。他在《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全集》中解释了“规定情境”的涵义。规定情境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两个方面。外部的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须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
.gif?table=block&id=2cd4e6f4-d150-4942-a3d8-21d735f1e4a6&t=2cd4e6f4-d150-4942-a3d8-21d735f1e4a6&width=431&cache=v2)
内部情境是指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情境,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内部规定情境是演员创作所要依据的一切主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种内因的根据。外部情境与内部情境之间往往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不可能把它们分割开来。
.gif?table=block&id=922c6a7e-d746-405b-b07a-ea7c976b13b6&t=922c6a7e-d746-405b-b07a-ea7c976b13b6&width=245&cache=v2)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职业演员,在对一个角色进行诠释的时候,不可能、也不应该只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在根据剧本塑造角色的时候不应该生搬硬套所学的表演理论,用各种条条框框把自己的表演归纳套路,而是应该去理解角色,发自内心的去表演,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为了是自己的表演能更让大众喜欢,贴近生活。演员与角色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努力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演员能够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的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做到这些,就基本上做到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真正的统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