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
影视相关
摄影摄像
编剧相关
学习笔记
表演相关
人物故事
纪录片
播音主持
话剧相关
舞蹈相关
戏剧相关
设计相关
编导相关
美术相关
剪辑相关
音乐相关
短视频
知行合一
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究竟误导了多少人?
上级 项目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password
子级 项目
tags
category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随笔记,当时上市半年销售就已百万,直到现在还要很多人在看,是一本超级畅销书。
在这本书里,渡边淳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 钝感力,也就是与敏感相反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能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1. 渡边淳一的观点
渡边淳一说,在现代社会中,性格敏感和心思敏锐的人容易受伤,所以我们要修炼自己的“钝感力”。
修炼钝感力会为我们带来如下好处:
❶从身体角度讲
同样是被蚊子叮了,敏感的人感到痛痒难耐,不停抓痒,结果皮肤被抓破了,让痛痒更添难过;而钝感的人呢,则对蚊子叮咬毫无察觉,依然做着自己正在做的事,蚊子叮咬于他而言只似清风拂面。
❷从工作角度讲
两个下属都被老板批评了,敏感的人痛苦不安,心里不断揣测老板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更有甚者,可能会想老板是不是要解雇自己了,于是内心纠结,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安眠。
而钝感的人呢,他根本没将老板批评当一回事儿,甚至很快就将老板批评忘到了脑后,他到时吃饭,到时睡觉,按时上班,照常工作,生活的十分自在。
❸从人际关系角度讲
敏感的人对于朋友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是背后的意思都会去细细揣测和思索,而钝感的人呢,即使是听到了朋友说的不中听的话,听完后也能马上抛诸脑后。所以,钝感的人可能更能与朋友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也更不容易受到伤害。
❹从男女关系角度讲
如果你在跟一个极其敏感的对象谈恋爱,你跟她说话时就要小心谨慎,因为她可能会依据你的话而去做种种不靠谱的推理,甚至想象。而如果是跟一个钝感的人谈恋爱,你就会轻松很多,即使你说错了,她可能都还未察觉。所以,钝感力能让两个人在恋爱中走得更远,也能帮人们在婚姻中走的更好。
依据渡边淳一的这些分析,钝感力的确十分有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训练的能力,当年看过这本书后的我也十分认同。
但现在,当我再回头看这些论点和论据时,我发现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导。

2.这是一种误导
为什么我会直接挑战著名作家,并说他说的内容是一种误导呢?
原因有二!
原因一:每个人究竟是钝感还是敏感,这是人格特质,也是天赋特点。
敏感与钝感就像是“大五人格”的五个方面(尽责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倾性)或是心理学家卡特尔的16PF人格一样,它是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而人格特质往往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
虽然,没有谁的人格是绝对稳定不变的,因为我们都会依据外在情境的要求或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做出暂时性的改变,或“策略性改变”。
但是,深层次的、本质性的人格特征,肯定是一个人身上能够改变的所有东西中,最难被改变的一类。
举例来说,一个非常内向的销售,在平时与客户相处时,往往会调动自己的情绪与感染力,与客户打成一片,陪客户用餐聊天。但是,当他回到家时,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内向”人格又会重新显露,甚至“变本加厉”。
同时,如从天赋理论来看,敏感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天赋是在我们3-15岁期间,在先天与后天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我们16岁之后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不论是从人格角度,还是天赋角度,敏感都是一个人身上很难被改变的一种深层次的、本质的特质。
因此,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高敏感特质,其实是所有可以走的路里最难走的一条。
写到这里,很多高敏感的读者可能都会心生绝望。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身上的确带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东西,那些根本性的东西我们无需非要去改。相反,我们要去改变的是那些相对容易被改变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思维方式、反应模式、心智层次、信念、看问题的角度等。
当这些东西发生改变时,你会发现,你依然可以在不改变人格特质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原因二: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是一把“双刃剑”。
这是我很爱说的一句话。
记得一天下午,在我忽然顿悟这件事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而那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与爱。
是的,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优点和缺点,这个千百年来被我们当做信条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特点而已。
而人与人的区别在于:你的特点组合是什么?它们给你带来的是痛苦多还是快乐多?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它们带来的正面影响的?你是如何管理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如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很快就会发现:钝感虽能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比如不易感知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很难感知到别人的负面情绪等。
但同时,它也会给一个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坏处。比如:很难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很难体会到花的美、光影的跃动,也很难感知到别人的情绪,因此也就会有比较弱的同理心。
相比之下,敏感虽然会给人带来相当多的痛苦,比如:总能敏锐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身边人的情绪一旦不好,你就会受到影响,很难开心起来。总能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恶意、不满或负面情绪,于是就活得非常辛苦。
但是,敏感也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好处,比如:你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听到别人注意不到的旋律、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与满足。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敏感的人,他的痛苦是加倍的,同时,他的喜悦也是加倍的。
而从敏感转化到钝感,不仅是件极为困难的事,也是一件完全不必要的事,因为不论是钝感还是敏感,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和坏处,它都是把“双刃剑”。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改变它上下那么大的功夫呢?

3.更有效的路径
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是选择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径呢?
这不是一条“霸王硬上弓”去强求改变人格的路径,而是一条更有效更容易达成的路径。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用好和放大敏感带来的正面影响,一方面是减少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❶用好并放大敏感带来的正面影响
什么是敏感?
敏感的完整表达是:敏锐的感知力。
那么,敏锐的感知力能给一个人带来哪些好处呢?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那些拥有敏锐感知力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绿叶上的光影,花苞上的露珠,从而创作出更生动的画作和艺术。
就像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天天坐在自家池塘边,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照在池塘睡莲上的光影变化,然后仔细描绘下来,形成画作。这就需要极其敏锐的感知力,否则怎能捕捉到不同时刻光影和色彩的微妙变化?
同时,拥有敏锐感知力的人,也能非常敏锐的感知到自己以及他人情绪与感受的变化,而这样一种感知力就能转化为“高情商”。
什么是“情商”?
“情商”说的是:敏锐感知自己以及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管理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拥有敏锐感知力的人来说,他轻而易举就已得到了“情商”的前半段能力 – 敏锐感知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
至于后半段,则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去掌握。
这样一来,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高敏感人士”不就能跟被很多人都向往的“高情商”人士划等号了吗?
不仅如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还曾说过能实现理想人生的人是“充分发挥功能的人”,而这些人的三个特性之一就是:比其他人更能深刻而强烈的体验他们的情感,不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因为这些敏感性,这些人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东西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而《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也曾跟我们分享过一个公式:知识=体验*敏感度。
最开始,他喝茶喜欢加糖,后来发现糖把茶叶本身的味道覆盖了,于是减少了糖的份量,专门去体会茶。之后,他对茶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敏锐,体验越来越丰富,最后他能轻易分辨出好茶与普通茶叶之间的微妙区别。
后来他说一个文明人要善于体察各种细微的感觉,否则你就是个粗人。而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时代,如果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就需要有足够的体验和敏感度。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然后用体验去改造自己,通过不断的体验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可见,更高的敏锐度,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对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比其他人更轻易拥有高情商的优势、让我们更有机会成为一个“充分发挥功能的人”,还能让我们通过敏锐的感知力去加深对于世界的理解,并最终发生自己想要的改变。
❷减少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敏感的确是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伤害。
很多人习惯将“敏感”与“玻璃心”直接划上等号,或是将“敏感”与“情绪起伏不定”直接划上等号,甚至很多专业文章也会这样写,然而,这真是对的吗?
答案是NO。
为什么?
因为,从“敏锐的感知”到“被感知到的东西所伤害”之间并非空无一物,这中间还存在着一个传递链,所以二者不能直接划上等号。敏感可能会导致”玻璃心”,可能会导致“情绪起伏不定”,但是,它也可能不带来“玻璃心”,不带来“情绪起伏不定”。
这就是:从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绪的传递链。
举例来说,假如你感到腰部疼痛 – 然后,你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 于是,你的情绪开始变得紧张,而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紧张演变成了恐惧、担心、焦虑和害怕。
这就是一个从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绪的传递链条。
假如,你现在的感知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你依然敏锐感知到了自己腰部的疼痛。但同时,你很想改变最终出现的负面情绪,这时你能做些什么呢?
显然,你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这条传递链的结果 - 将你习惯了的悲观想法改成乐观想法,或客观想法。
如果这样做,你可能很快就会意识到:腰疼的原因可能很多,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算是其中一种,但更大的可能性却是你昨天运动过度,有点腰肌劳损。
又或者,你意识到,就算真得病了,要做的也就是想办法去治疗。既然人生的本质是“无常”,我们都无法改变命运中注定的一些东西,那还不如坦然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然后再去创造新的东西。否则,就只能被痛苦持续纠缠,终其一生都走不出来。
所以,对敏感的人来说,你并非真的无路可走 - 即使你改变不了敏感的人格特质,你也可以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以及陷入到负面情绪里的习惯。从而改变你的生活感受与工作境遇。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或天赋特点,并不需要通过“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去改变它。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深刻的理解它、不带评判的感受它,并最终接纳它、欣赏它、爱它。
然后,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都有哪些路径可以帮我们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用好和放大它的正面影响?
这才是正路,当你走在这条正路上时,你的痛苦会成倍的减少,你的喜悦会成倍的增加。
4.最后的话
看一件事,如果只看一面,那么你心智模式就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能看到两面,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看到两面,还能看的通透、直击本质,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够看得通透立体,同时还能想到踏实落地的解决之道,那么你的心智水平就已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Loading...